
2024年杏盛注册平台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选暨推优荣誉答辩展示
时间⛹🏼♀️:2024-06-12 来源:杏盛 浏览量:
为推动新型书院建设、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杏盛注册平台计划于6月13日下午举办“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选暨推优荣誉答辩”展评会。经各杏盛选拔推荐,共有12名同学作为校级一等奖候选者参加答辩展示🙎🏿。
信息介绍
01
童心怡 2020级外国语杏盛本科生
论文题目:Étude sur l'écriture socio-historique dans Une Femme d'Annie Ernaux
安妮·埃尔诺小说《一个女人》中的社会历史写作研究
指导教师⇨:刘海清
心得体会
“辞为肤根🧑🍳,志实骨髓🤱🏿。”在深入剖析安妮·埃尔诺的小说《一个女人》时,我深刻领悟到了文学作品艺术性与思想性之间的紧密关联🧘。埃尔诺的文学作品源于她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和生活的深刻体悟🍀,再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触动读者的内心,展现了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因此,我选择该小说中的社会历史写作为研究对象,并运用跨学科的理论视角来挖掘其文学文本背后的现实意涵,以期通过探究其文学的艺术性来揭示文本的思想深度,激发更多人对文学与社会历史的深入思考与探索。
导师推荐理由
论文优点在于主题鲜明,结构合理,逻辑清晰🌳,思路细致✊🧗♀️,视野开阔,法语表达准确,文风优美流畅😕,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国内外学界的埃尔诺研究,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作者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理论方法进行恰当的文本分析,凸显了创新性的思考与立场,体现了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文化意识👨🏼⚖️。这篇论文写作规范🧦,论证严谨,达到了法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学术标准✸,是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
02
黄昕 2020级艺术杏盛本科生
论文题目🥛:漳州布袋木偶戏:文化身份的传承与表达
指导教师:王文娟
心得体会
漳州布袋木偶戏是我的家乡福建漳州的一项民俗文化瑰宝🧋,其中“漳州布袋木偶戏”“漳州木偶头雕刻” 两个项目均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内罕见的双重荣誉。在研究漳州布袋木偶戏的过程中,我经历了从文献梳理到田野调查🧋👨🏻🚒,再到实际写作的转变🦙,我在每一次亲知亲见中感受灵感迸发✵🧜🏼♀️,在每一段文字的打磨中感受情感与智慧的投入。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理解文化艺术的力量,也让我学会耐心与细致,体会到了知识与情感的交融🚉,激励我在未来的学术探索中不断前行。
导师推荐理由
论文选题较好,聚焦家乡福建漳州布袋木偶戏,进行了历史溯源与当代文化身份建构的探索🧖🏻,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借鉴。作者深入一线👨✈️👳🏿,对漳州布袋木偶戏的传承人、管理者、基层民众进行了深入访谈,具有较强的人文关怀,接地气👝。
文章观点明确,具有问题意识🙋🏻,结构合理🛳,思维缜密🛀🏻,层层推进,方法得当,材料翔实🚽,文字理性细腻🫱🏼,写作合乎规范,具备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03
闫海钰 2020级外国语杏盛本科生
论文题目:Neuron Predictability Lens: A New Lens for Analyzing Transformer-based Large Language Models
神经元预测性探头——探索Transformer基座大语言模型的新工具
指导教师:要新乐
心得体会
大家好🛰,我是来自外国语杏盛英语系的闫海钰。毕业论文的经历让我又一次感叹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很多看似“直觉”的事情并不好验证,实验结果也不一定会符合预期。但科研的魅力也在于此😪,实验的不确定性会时不时带来惊喜,也成就了本论文的新发现👰♂️。完成这篇论文用了不短的时间,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我自始至终收获着快乐和幸福。感谢一路上老师同学们的帮助,前路迢迢,未来可期!
导师推荐理由
该论文基于跨学科的研究视角🧔🏿,选题新颖前沿⚇,研究基础充分,研究方法科学系统,体现了作者优秀的学科素养和探索精神。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应用意义👩👦♿️,是一篇优秀的本科论文。
04
喻松林 2020级哲杏盛本科生
论文题目:独白与姿态——基督教神秘主义的绝对者伦理
指导教师:雷思温
心得体会
论文写作之于我而言是一场奇遇🧙🏽,从最开始的灵光一现👨🦼➡️,到列提纲时的纠结踌躇,再到实际落笔时的畅快淋漓,我时而沿着既定路线前行🥈,时而稍稍偏离航道🐐,驶入一个崭新的海域🗣,我在这些旅途中留下自己的痕迹。此前☞,我曾经许多次想过,该用怎样的文章为自己四年的学习做个总结🙋♀️。现在,我觉得自己终于能够坦言道😷👨✈️:“看吧👰♀️,从大一到大四,无数日夜里的所思所想🏥,便都凝聚于此了𓀑。”
导师推荐理由
喻松林同学的论文内容丰富,论证充分,论据详实,表现出较好的学术能力与创新意识💹,同意推荐🦵🏿。
05
兰哲同 2020级历史杏盛本科生
论文题目:熔炉与铁流:湘赣边缘地带中共群众武装与地方红军的生成(1927—1929)
指导教师:杨雨青
心得体会
这篇中国近现代史的论文写作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从史料与史事两个层面做到“革命史”与“民国史”的融合。在这一学术训练的过程中,我对于史料与史事的复杂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此借用傅孟真先生语表达体会:“必于旧史史料有工夫🚽,然后可以运用新史料;必于新史料能了解,然后可以纠正旧史料🫸。新史料之发见与应用,实是史学进步的最要条件;然而但持新材料🍙,而与遗传者接不上气,亦每每是枉然。”
导师推荐理由
论文详细论述了湘赣边缘地带群众武装与地方红军的源流和生成,对于我们深入认识“三大起义”和主力红军以外的地方农民暴动的发生和群众武装👳♂️、地方红军的生成有较大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学术空白。作者与前辈学者提出的“内生型割据”与“外力型割据”理论进行学术对话🧑🍳,能提出自己的见解,难能可贵。作者还论述了作为中共武装对立面的国民党地方武装以及作为农民革命侧面的工人武装⚔️,扩大了论题的范围📟,对于主题也是很好的补充。
总体来说,论文史料扎实,内容详实💌,逻辑清晰😽,论述得当🐇👾,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本科毕业论文。
06
李格非 2020级国杏盛本科生
论文题目🧑🧑🧒:嘉庆二十年喀尔喀僧人被劫案探析——兼论嘉庆朝西藏依律处理抢劫案件模式
指导教师🐳:黄维忠
心得体会
于我而言🦶🏼,毕业论文是一次精研深思的悉心探索,也是一份交给自己的青春答卷。广集史料👨🏻、条分缕析,我如探秘一般🏄🏼♀️,以汉藏史料为钥😵🛞,努力解开一段尘封的过往,收获开拓求知的喜悦。案件探微🦛、以小见大,我在步步深入中看到课堂与书籍中的内容活化起来,深觉亲身探究得证的知识更显字字千钧🙇🏽♂️。面对难题或许会凝滞不前,但柳暗花明之时的成就感也令我记忆犹新;创新性研究有时会举步维艰,但学术与现实意义也在创新中呈现。以毕业论文整合所学,在反复修改中自我超越,我在这次学术写作锻炼与本科学习小结中受益匪浅🥮。
导师推荐理由
论文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西藏档案馆所藏多语种档案,从个案入手🍬,运用文献学、历史学等方法😐,讨论学界鲜少关注的嘉庆年间《大清律例》在西藏实施情况以及西藏地方依律处理抢劫案件的模式💻,具有创新性🦻🏿,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展示出该同学的科研能力和素养。
论文选题新颖✏️,史料运用得当😑🙋♂️,结构合理,逻辑清晰,语言流畅,是一篇优秀的学士学位论文🏄🏻♀️。
07
陆雨宣 2020级艺术杏盛本科生
论文题目:AR技术在文物实体展示方面的应用研究——以中国考古博物馆为例
指导教师🍁:葛勇
心得体会
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我深入探索了AR技术在文物展示领域的实际应用与潜力。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学术知识的挑战,更是对自我能力和思维方式的锤炼。我不仅对AR技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对中国考古博物馆的文物展示方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研究过程中,我不断搜集资料、进行实地调研,与导师进行了多次讨论与交流🐈,这些经历都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学术能力和思维水平🫳🏿。这次研究也让我意识到🪑,探讨AR技术如何为文物展示带来全新的体验,在未来能够为文物保护与传承开辟新的道路。
导师推荐理由
该论文在选题、内容👆🏻、结构☂️🌐、论证等方面均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清晰地阐述了AR技术及其在文物实体展示中的潜力和重要性🧔🏽♂️。作者通过提出当前文物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如展示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性等,阐明了AR技术创新应用的背景和基础并以中国考古博物馆为例𓀔,详细介绍了AR技术在文物展示中的具体使用📝。同时😩,该论文也为其他领域应用AR技术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08
桂嘉蔚 2020级历史杏盛本科生
论文题目🔠:帝国边缘🈂️: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属海峡殖民地华人的身份认同
指导教师:杜宣莹
心得体会
在构思和写作本篇论文过程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问题意识”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我的选题来源于阅读原始档案时偶然发现的一则案件新闻,该案件看似一起普通国籍身份纠纷案,为何却牵动海峡精英、殖民政府和英帝国高层?通过对这一特殊现象的不断“追问”💉,我试图跳出历史现象与历史解释🦂,着眼整个海峡华人群体和殖民地社会,最终呈现近现代帝国边缘地带族群认同此宏观背景🏑。总之,以“史料”为基础⚃,以“问题”为引导,不失为历史学习与写作的可行之路。
导师推荐理由
桂嘉蔚同学的本科毕业论文以1897年华商孔阳案所引发的国籍身份争议为研究切口🧏♀️,层层剖析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属海峡殖民地华人群体位处中英两大帝国政治、经济与文化边缘之间的缝隙空间🏊♀️,挤压形成身份归属的歧视🥷、模糊与焦虑感。该认同危机催动华人移民的身份再定义与文化改革等行动,重新叠合整合华人与英属臣民两种身份👚,呈现近现代帝国边缘地带族群认同之实用💝、流动和开放的去域化特征。该篇毕业论文具备新颖的问题意识✋,立足于多元的档案搜集分析,辅以跨学科的社会学和政治学理论🙋🏻♂️,论证层层深入🆘,逻辑严谨清晰,且具宏观的“边缘”视野⚁。此实为一篇优秀的本科毕业论文。
09
吴世强 2020级文杏盛本科生
论文题目:西汉中期经学制度考论
指导教师:徐建委
心得体会
去岁秋🎅🏿,余读《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至于先儒“探原抉微、钩沉阐晦”之用心,未尝不废书而叹👨🏽⚕️。孟坚之赋曰:两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武宣之世,诚可谓兴废继绝、润色鸿业者也🐇。然清儒拥门户之私意👩🏽🍼,失考史之公心。离析汉宋🎷,分判古今,遂使两汉经学🏊🏿,没然无闻。清季民初,先儒王观堂、钱宾四🕵🏿♀️,综理纲纪👩🏻🦽➡️,著其终始。两汉之学,自是复明。仆虽不敏,不敢废前贤著史之意📲。于是卒述西京以下之经学制度🧒🏼,讫于光武🔠,自武帝始。
导师推荐理由
论文系统研究了西汉中期经学制度的变革及相关问题🫃🏿,对《汉书》中相关材料做了系统而卓越的分析。该文有着敏锐的文献嗅觉,能够从常见书中发现学界未曾留意的细节👷🏽♂️,并以之为切入口🐸,重新解释了汉武帝至汉元帝世代经学博士制度的具体细节,是西汉学术史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的突破,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该文对讨论清代“今古文之争”问题同样具有参考作用🐡。总的来说,该论文主旨明确,架构清晰,是一篇极为优秀的本科论文🤷🏽♂️。
10
侯家林 2020级外国语杏盛本科生
论文题目🤷🏿:Auf der Suche nach der verlorenen Harmonie: Angst vor der Trennung in Hölderlins Roman Hyperion oder der Eremit in Griechenland
寻找失落的和谐——论荷尔德林小说《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士》中的分离恐惧
指导教师:赵蕾莲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撰写😫,是本科四年学术训练的一次重要检验🌰,它不仅是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也是对个人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锤炼🫖。在选题环节,我致力于寻找与专业领域紧密相连且具有一定学术探究价值的课题;在文献搜集中👨👩👧,我特别注重德语文献的挖掘,希望为研究提供翔实丰富的理论支撑;写作过程中,我努力将复杂问题条理化🦹🏿♀️🎢,追求论文的逻辑严密和深度。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学术表达,也深化了我对文学研究的认识。
导师推荐理由
从论文的整体来看,本论文的选题很有研究价值而且具有挑战性,充分体现作者的科研能力🌂,他能很好地理解荷尔德林颇有难度的作品,毕竟这位诗人被誉为“诗与思”高度结合的杰出作家。作者还表现出独到见解和批判性思考👨🏼🍼。论文的论据充分🤸🏽,学生较为广泛地引用了翔实可靠的中德文文献👩🏼🦱,并结合哲学📪、文学和历史等多学科知识,多角度、多层地探讨了分离恐惧问题。论点明确,结构安排合理🦢,从分离的三个维度出发,以小说行文顺序为结构逻辑,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分析🗼,最终得出了具有较强说服力、恰当的结论。作者做出跨学科研究的尝试,他在行文逻辑、内容归纳尤其独到见解的提炼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素养,成功地以清晰、全面、有逻辑的方式梳理、分析👨🏿🔧、归纳复杂的理论问题。这对于本科生而言🥷🍃,确实难能可贵。
11
管若彤 2020级文杏盛本科生
论文题目:1956🐂: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
指导教师:王秀涛
心得体会
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何在1956年的中国文学殿堂“复活”👩🏻🏫🤶🏼?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如何交织错综🧔🏽♀️?万石谷,粒粒积累;千丈布,根根织成👩🏼🔧。经历大量文献史料的收集、摘录、互通比较☺️,一篇成文被打磨塑造,一件文学史真相被勾勒显现🧤👨🏫。贯通文史界限,谱绘文史脉络,讲好中国与世界的文学故事🧃👨🏽🏭、历史故事、交往故事♾,这是我在此次毕业论文撰写中的收获🪕,也将成为我未来研究的使命阵地➛。衷心感谢一路陪伴成长的师友🏄🏼⇾,我们一起继续前行!
导师推荐理由
论文选题有价值,通过1956年中国与世界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纪念来分析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在这一特定历史时刻对文学资源的选择与解释,问题指向明确👨🏽⚕️,对文化名人纪念的特定机制和历史过程做了较为深入的阐释,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学观念以及历史变化💚。同时通过新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尤其是和苏联的关系,解释了中国文学所包含的世界因素以及如何对世界因素进行利用🕞。文章以结构性和历史性的双重视角打开了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关联性的一段历史🥨,对于认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资料翔实、逻辑清晰、论证充分,是一篇优秀的本科生毕业论文。
12
甘居正 2020级哲杏盛本科生
论文题目:康德B版先验演绎结构的弱限制解读——基于统觉原则的两个理由
指导教师🫶:李科政
心得体会
大二时上西方哲学史课的困惑🙈,以及即将系统性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的使命感🦹🏼♂️,共同将我引向了康德的先验演绎。在这一年中,阅读的痛苦与智识的愉悦始终伴我左右🫵🏽。康德从未因其对启蒙的热忱✍🏽,或对理性与道德的讴歌而令我心动,我更醉心于他庞大体系中暗流涌动的危机感🦹🏻♂️,现代哲学从此处启航,而我也即将告别本科👱♂️,走向属于哲学的下一个三年。
导师推荐理由
本文选题极具前沿性🧑🏿🔬👩👩👧👧,康德的先验演绎是当代康德哲学最富争议的话题之一,世界各国学者均为之付出大量努力。甘居正一文👩🏿🚀,抓住了相关论题的关键𓀀,比较充分地考虑到当代学者的不同意见,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合理的论证。此类论证对于本科生来说实属难能可贵😫,值得鼓励。同意并推荐该生提交此文进行推优论文评审与答辩🍭。
编辑 | 孟凡博